易图丹镜.五卷.明.张星餘撰.明崇祯十五年刊本

《易图丹镜》是明代学者张星餘(生平不详)撰写的易学与丹道结合的重要著作,成书于明崇祯十五年(1642年),共五卷。此书以《周易》为理论基础,融合了内丹修炼的实践方法,是一部兼具哲学思考与修行指导的综合性著作。以下是对《易图丹镜》的深度解析与评价。


1. 背景介绍

(1)作者与成书背景

张星餘是明代晚期的一位学者兼修道者,具体生平资料较少。他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、思想活跃的时代,深受理学与道教内丹学的影响。《易图丹镜》的撰写旨在通过《周易》的哲理框架,阐释内丹修炼的核心原理与实践路径。

(2)学术背景

明代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,易学研究与内丹学说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深度融合。《周易》作为儒家经典之一,被视为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总纲;而内丹学则是道教修身养性、追求长生不死的实践体系。张星餘将两者结合,试图揭示“天人合一”的奥秘,并提供一条通向精神解脱与身体健康的修行之路。


2. 内容结构

《易图丹镜》共五卷,内容涵盖了《周易》哲理与内丹修炼的各个方面。以下是各卷的主要内容:

(1)卷一:易理基础

  • 阐述《周易》的基本概念,如太极、阴阳、五行、八卦等。
  • 探讨《周易》中蕴含的宇宙生成论与人生哲理。
  • 强调“易道”与“丹道”的相通之处,指出两者均以“返本归元”为目标。

(2)卷二:丹道入门

  • 介绍内丹修炼的基础知识,包括炼精化气、炼气化神、炼神还虚的过程。
  • 讲解人体经络系统与丹田位置的重要性。
  • 提出“坎离交媾”“水火既济”等核心概念,说明如何通过调整身心状态实现内外和谐。

(3)卷三:图解丹法

  • 提供大量图表,直观展示内丹修炼的理论与实践方法。
  • 图表内容涉及八卦方位、五行生克、人体经脉运行路线等。
  • 结合《周易》六十四卦的象征意义,解释每卦在丹道修炼中的应用。

(4)卷四:功法详解

  • 具体描述内丹修炼的各个阶段及注意事项。
  • 包括呼吸调控、意念引导、静坐冥想等技巧。
  • 强调“清静自然”“循序渐进”的修炼原则,避免急于求成或偏离正道。

(5)卷五:案例与感悟

  • 收录了一些历史上著名道士或修道者的修炼经验与心得。
  • 分析成功与失败案例,总结经验教训。
  • 提供读者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。

3. 特点与贡献

(1)理论与实践相结合

《易图丹镜》不仅阐述了《周易》的深邃哲理,还提供了具体的内丹修炼方法,使读者能够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。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,使其成为一部实用性强的修行指南。

(2)图文并茂

书中包含大量图表,用以辅助说明复杂的理论和操作步骤。这些图表清晰直观,便于读者理解八卦、五行、经络等概念在丹道修炼中的应用。

(3)融合儒道思想

张星餘巧妙地将《周易》的儒家思想与道教内丹学说结合起来,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学术体系。他强调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与“性命双修”之间的内在联系,体现了明代知识分子对儒道融合的探索。

(4)语言通俗易懂

相较于一些晦涩难懂的古籍,《易图丹镜》的语言相对平实,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学习和使用。


4. 历史地位与影响

(1)易学研究史上的重要文献

《易图丹镜》是明代易学与丹道结合的代表性著作之一,丰富了《周易》研究的内容与视角。它将易学从纯粹的哲学思考拓展到具体的修行实践,为后世学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。

(2)内丹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

此书详细记录了明代内丹修炼的具体方法与理论依据,为后世修道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。其“易丹合一”的思想对清代及近现代内丹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
(3)文化传播与交流

随着明代文化的传播,《易图丹镜》的影响扩展到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,如日本、朝鲜等。这些地区的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与借鉴,进一步促进了易学与丹道思想的国际交流。


5. 总结

《易图丹镜》是一部集哲学思考与修行实践于一体的经典著作,体现了明代学者对《周易》与内丹学融合的深刻探索。它不仅是一部重要的易学文献,也是研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资料。无论从学术价值还是文化意义上,《易图丹镜》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珍视。

通过网盘分享的文件:易图丹镜.五卷.明.张星餘撰.明崇祯十五年刊本.pdf
链接: https://pan.baidu.com/s/14ouP1CBoPCAqp2ZKWXp6-A 提取码: fumk

御定六壬直指.上下卷.附析义.清康熙时期精钞本

《御定六壬直指》是一部清代康熙时期编纂的重要术数学著作,专注于中国传统预测学中的“六壬”体系。此书由官方组织编订,并在康熙年间以精钞本的形式流传,附有详细的“析义”,对六壬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释与应用指导。以下是对《御定六壬直指》的深度解析与评价。


1. 背景介绍

(1)六壬术的起源与发展

六壬是中国古代四大术数之一(其余为太乙、奇门、遁甲),起源于先秦时期,至汉代逐渐成熟。它是一种以天干地支为基础,结合五行生克、神煞等理论进行占卜预测的方法,广泛应用于军事、政治、农业及日常生活等领域。

(2)御定六壬直指的编纂

《御定六壬直指》成书于清康熙年间,由朝廷组织学者编纂并审定,因此冠以“御定”之名。这部书旨在规范六壬术的理论与实践方法,使之更加系统化和标准化。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六壬的基本原理,还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分析,便于学习者掌握和运用。

(3)版本特点

此书为康熙时期的精钞本,手抄工整,字迹清晰,体现了当时对六壬术的高度重视。附录中的“析义”部分对六壬理论进行了深入解读,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内涵与外延。


2. 内容结构

《御定六壬直指》分为上下两卷,内容涵盖六壬的基本理论、推演方法及实际应用。以下是各部分内容的简要概述:

(1)上卷:理论基础

  • 天干地支与六壬纳音
    阐述了天干地支的排列组合规律及其在六壬术中的作用,同时介绍了六壬纳音的概念。
  • 贵人、空亡与神煞
    六壬术中涉及多种神煞,如天乙贵人、日月空亡等,这些概念对推演结果具有重要影响。
  • 十二将与三传
    解释了六壬术的核心概念——十二将(贵、蛇、勾、朱、雀、阴、后、胜、小吉、功曹、大吉、天空)以及三传(初传、中传、末传)的确定方法。

(2)下卷:实际应用

  • 占卜步骤与技巧
    详细说明了六壬占卜的具体操作流程,包括起课、排盘、断课等环节。
  • 案例分析
    提供了大量实例,展示了如何根据不同的问事类型(如婚姻、财运、疾病、官司等)进行推演与判断。
  • 析义
    附录部分对六壬理论进行了深入剖析,解答了一些常见问题,并对某些复杂概念进行了补充说明。

3. 特点与贡献

(1)理论系统化

《御定六壬直指》对六壬术的理论进行了全面梳理,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。书中不仅阐述了基本原理,还对一些模糊或争议性的问题进行了澄清,使六壬术更加严谨和科学。

(2)注重实用性

与一些纯理论性的著作不同,《御定六壬直指》非常注重实际应用,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分析,帮助读者将理论转化为实践。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,大大提高了学习者的掌握效率。

(3)权威性与规范性

由于此书由朝廷组织编纂,具有较高的权威性。它对六壬术的规范性要求,使得这一传统术数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。

(4)语言通俗易懂

相较于一些晦涩难懂的古籍,《御定六壬直指》的语言相对平实,便于普通读者理解和学习。


4. 历史地位与影响

(1)六壬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

《御定六壬直指》是清代六壬术研究的重要成果,标志着这一传统术数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。它不仅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,还推动了六壬术理论的进一步完善。

(2)对后世的影响

  • 学术影响:此书成为后世学习六壬术的经典教材,被广泛引用和借鉴。
  • 社会影响:在民间,《御定六壬直指》被视为预测命运的重要工具,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  • 文化传播:随着清朝文化的传播,六壬术的影响扩展到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,如日本、朝鲜等。

5. 总结

《御定六壬直指》是一部集理论性、实践性和权威性于一体的六壬术经典著作,体现了清代学者对传统术数学的深刻理解和创新精神。它不仅是中国古代预测学的重要文献,也是研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资料。无论从学术价值还是文化意义上,《御定六壬直指》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珍视。

隐藏内容需要支付:¥10
立即购买

星平大成.七卷.沈義方纂集.懷德堂.清康熙時期刊本

《星平大成》是一部重要的中国传统命理学著作,由清代学者沈义方纂集,怀德堂于康熙时期刊行。这部书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古代星命学和八字推命的理论与实践方法,是研究中国传统命理学的重要文献之一。以下是对《星平大成》的深度解析与评价。


1. 背景介绍

(1)作者与编纂者

沈义方,生平不详,但据推测为清代一位精通命理学的学者。他广泛搜集历代命理学经典,并结合自己的研究与实践经验,编纂了《星平大成》。此书继承和发展了宋代徐子平创立的“子平法”(即八字推命法),成为清代命理学的重要代表作。

(2)出版背景

《星平大成》由怀德堂在清康熙年间刊行,怀德堂是一家活跃于明清时期的著名刻书坊,以刊印学术、文化类书籍闻名。该版本因内容详实、校勘精良而广受推崇,成为后世研究命理学的重要参考书。


2. 内容结构

《星平大成》全书共七卷,内容涵盖了星命学的基本理论、推命方法以及具体案例分析。以下是各卷的主要内容:

(1)卷一:基础理论

  • 介绍了天干地支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。
  • 阐述了五行生克原理,这是命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。
  • 讲解了十二宫位的意义及应用。

(2)卷二:十神与格局

  • 系统讲解了十神(正官、偏官、正印、偏印等)的概念及其在八字中的作用。
  • 分析了各种命局格局的特点,如贵格、富格、贫格等。

(3)卷三:流年与大运

  • 探讨了流年和大运对人生运势的影响。
  • 提供了预测吉凶的具体方法。

(4)卷四:星曜与神煞

  • 介绍了命理学中常用的星曜(如紫微、天机等)和神煞(如华盖、孤辰等)。
  • 分析了这些星曜和神煞对命局的作用。

(5)卷五:命例分析

  • 提供了大量的命例分析,展示了如何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推命。
  • 案例涉及不同职业、身份和命运的人群。

(6)卷六:女性命理

  • 专门讨论了女性八字的特点及推命方法。
  • 强调了婚姻、生育等方面的预测。

(7)卷七:综合应用

  • 总结了命理学的实际应用技巧。
  • 提供了一些补救方法(如改名、择日等)以改善运势。

3. 特点与贡献

(1)理论系统化

《星平大成》将宋代以来的命理学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归纳,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。它不仅继承了徐子平的八字推命法,还吸收了其他流派的精华,使命理学更加完善。

(2)注重实践性

书中收录了大量命例分析,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理论的应用方法。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,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命理学的精髓。

(3)内容全面性

《星平大成》涵盖了星命学的各个方面,从基础理论到高级推算,再到具体应用,几乎无所不包。这种全面性使其成为一部经典的命理学工具书。

(4)语言通俗化

相较于一些晦涩难懂的古代命理学著作,《星平大成》的语言相对通俗易懂,便于普通读者学习和使用。


4. 历史地位与影响

(1)命理学史上的里程碑

《星平大成》是清代命理学的代表性著作之一,标志着中国传统命理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。它不仅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,还推动了命理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。

(2)对后世的影响

  • 学术影响:《星平大成》被后世命理学家广泛引用和借鉴,成为学习命理学的经典教材。
  • 社会影响:在民间,《星平大成》被视为预测命运的重要工具,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  • 文化传播:随着清朝文化的传播,《星平大成》的影响扩展到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,如日本、朝鲜等。

5. 总结

《星平大成》是一部集理论性、实践性和系统性于一体的命理学巨著,体现了清代学者对传统命理学的深刻理解和创新精神。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命理学的重要文献,也是研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资料。无论从学术价值还是文化意义上,《星平大成》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珍视。

隐藏内容需要支付:¥10
立即购买

备急千金要方-唐孙思邈著

《备急千金要方》,简称《千金要方》,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编撰的一部综合性医学巨著,全书共30卷(而非93卷,可能是误传或混淆),成书于唐高宗永徽三年(公元652年)。这部著作被誉为“中医百科全书”,内容涵盖了内科、外科、妇科、儿科、针灸、食疗等多个领域,全面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医学成就,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
以下是对《备急千金要方》的深度解析与评价:


1. 作者背景

孙思邈(581-682年),字彦淳,号孙真人,京兆华原(今陕西铜川)人,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医药学家和道士。他一生致力于医学研究和实践,被誉为“药王”。孙思邈不仅精通医术,还注重道德修养,主张“大医精诚”,强调医生应具备高尚的职业操守和精湛的医疗技术。


2. 内容结构

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全书共30卷,分为多个部分,内容丰富而系统,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
(1)基础理论

书中详细阐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,包括阴阳五行、脏腑经络、病因病机等,并结合具体病例进行分析,为临床诊疗提供了理论依据。

(2)临床各科

《千金要方》涵盖了内科、外科、妇科、儿科等多个学科的内容。例如:

  • 内科部分涉及多种常见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治方法。
  • 妇科部分对女性月经不调、妊娠保健、产后护理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。
  • 儿科部分则关注婴幼儿疾病的预防和治疗。

(3)针灸与养生

书中专门设有针灸学章节,详细介绍了经络穴位和针刺疗法的应用。此外,孙思邈还特别重视养生之道,提出了许多关于饮食、起居、情志调节的建议。

(4)药物与方剂

《千金要方》收录了大量中药方剂,总计约5300首,其中既有经典古方,也有孙思邈的自创经验方。这些方剂覆盖广泛,疗效显著,为后世临床用药提供了宝贵的参考。

(5)食疗与本草

孙思邈非常重视食疗的作用,认为“药补不如食补”。书中专门设有食疗篇章,介绍了多种食物的药用价值及其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。


3. 特点与贡献

(1)内容全面

《千金要方》是一部综合性医学著作,几乎涵盖了当时医学领域的各个方面。它不仅总结了前人的医学经验,还融入了孙思邈个人的临床实践,形成了独特的医学体系。

(2)以人为本

孙思邈在书中强调“人命至重,有贵千金”,因此将书名定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,意在表明生命的价值远高于金钱。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全书,体现了孙思邈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。

(3)重视预防

孙思邈非常注重疾病的预防,提出“治未病”的理念。他认为通过养生保健可以延缓衰老、预防疾病,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。

(4)创新与传承

孙思邈在继承传统医学理论的基础上,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了创新。例如,他在针灸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填补了当时的空白;在药物学方面,他对许多药材的性味、功效和用法进行了深入探讨。


4. 历史地位与影响

(1)中医史上的里程碑

《备急千金要方》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,标志着中医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成熟。它的问世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
(2)对后世的影响

  • 学术影响:《千金要方》被后世医家广泛引用和借鉴,成为学习中医的重要参考资料。
  • 临床应用:书中收录的许多方剂至今仍在临床中使用,如“小柴胡汤”、“桂枝汤”等。
  • 文化传承:孙思邈提倡的“大医精诚”精神成为中国传统医学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,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医者。

(3)国际影响

《千金要方》不仅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,在世界医学史上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。其内容被翻译成多种语言,传播到日本、朝鲜以及欧美等地,为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。


5. 总结

《备急千金要方》是孙思邈毕生医学研究的结晶,也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瑰宝。它以其内容的全面性、理论的系统性和实践的指导性,成为中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著作。无论是从学术价值还是文化意义上,《千金要方》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珍视。孙思邈所倡导的“大医精诚”精神和“治未病”的理念,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,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。

通过网盘分享的文件:备急千金要方93卷,唐孙思邈著,日本万治2[1659] 敦賀屋久兵衛刻
链接: https://pan.baidu.com/s/1Z0OCRWXT2glpzOiLaBIJ7A 提取码: w3mh

玉曆通政經不分卷 (唐) 李淳風 撰 舊題 明鈔本

隐藏内容需要支付:¥5
立即购买

南华真经注疏解经.33卷.晋.郭象注.唐.成玄英疏.宫内厅书陵部藏.室町时期抄本

文件大小1.6G

隐藏内容需要支付:¥10
立即购买

永乐大典

《永乐大典》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、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。初名《文献大成》,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《永乐大典》。全书22877卷(目录60卷,共计22937卷),11095册, [1]约3.7亿字,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。
永乐元年(公元1403年),朱棣决心修一部巨著彰显国威,造福万代。宗旨是“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,至于天文、地志、阴阳、医卜、僧道、技艺之言,备辑为一书”。最初令解缙主持编纂(规模147人),一年后修成《文献大成》,但朱棣亲阅后甚为不满,钦点姚广孝担任监修 ,同时编纂队伍扩大到了2196人(累计达3000多人),于永乐五年(公元1407年)定稿,朱棣亲自作序并赐名《永乐大典》。全书于永乐六年(公元1408年)抄写完毕。
《永乐大典》正本杳无音讯,但大典副本却惨遭浩劫,大多毁于火灾和战乱,也有相当一部分被后人以修书之名窃走,现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。《永乐大典》内容包括经、史、子、集,涉及天文地理、阴阳医术、占卜、释藏道经、戏剧、工艺、农艺,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。《不列颠百科全书》在“百科全书”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《永乐大典》为“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”,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。

文件大小17G

隐藏内容需要支付:¥50
立即购买

古文渊鉴

《古文渊鉴》,六十四卷,清圣祖玄烨选,清徐乾学等编注,清康熙四十九年(1710年)武英殿刻五色套印本。版框19cm×13.5cm。半页9行,行20字,小字双行,字数同,无行格,上下小黑口,双顺黑鱼尾,四周单边。卷端题“古文渊鉴御选”6字,题下署“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教习庶吉士臣徐乾学等奉旨编注”。卷前有康熙二十四年(1685年)《御制古文渊鉴序》,序末钤有康熙“稽古右文之章”及“体元主人”宝玺各一。每卷前皆有本卷目录。

文件大小1.87G

隐藏内容需要支付:¥10
立即购买